他虽然出身普通家庭,但是他姑姑嫁给了大名鼎鼎的陆家,姑父陆元方是武则天时期宰相,表弟陆象先是唐玄宗时期宰相,并且贺知章与表弟的关系特别好。有这层亲戚加持,贺知章自然不用像李白杜甫那样到处找门路。
最终,贺知章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亲戚帮忙,顺利考中进士,并且高中状元。他也是浙江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状元郎。之后他被任命为四门学士,后来升职为太常博士,接近二十年都在教育部门工作。
教育部门看似是冷板凳,没啥前途,贺知章又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二十年,感觉仕途一眼望到头了。其实不然。
贺知章考上状元那年是公元695年,距离武则天去世还有十年。武则天去世后,也还有一大堆政变在接连发生。而他在教育部门工作接近二十年,因为不是啥重要部门,所以完美避开了各种危险。
武则天、韦后、太平公主等人,每个人倒台都得有一大批人跟着倒霉,但是贺知章就是啥事没有,到点下班到日期领工资就行了。虽然在朝为官,但是朝堂的血雨腥风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。这难道还不是锦鲤附体么?
等到公元722年,他在朋友的推荐下终于离开教育部门改任太常少卿的时候,已经是开元十年了。朝堂上乱糟糟的事情全都过去了,开元盛世已经在招手。这时贺知章虽然六十多了,但没关系,他高寿,不着急。
贺知章在太常少卿的位置上主持了封禅大典,唐玄宗很满意,又听说他是状元,诗也做得好,还是陆象先的表哥,一下就喜欢上了。
从此,贺知章的升职速度堪比火箭,礼部侍郎、集贤院学士、工部侍郎、太子宾客、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,因而人称“贺监”。这时贺知章八十左右,确实老了,大唐也从鼎盛逐渐开始走下坡路。
贺知章对唐玄宗说,我老了,干不动了,想回老家看看。唐玄宗很伤感,自己写了好多诗词称赞贺知章,还让太子带领百官亲自相送,让贺知章功成身退。
从三十多岁考中状元开始当官,到八十左右退休,贺知章不仅深得圣心,还破了一个记录。都说官场沉浮,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。但是,贺知章从来没有被贬过官。唯一一次口不择言得罪人了,也只是平级调动。
这件事说起来特别有意思,说他在担任礼部侍郎的时候,有一个皇子死了。按照规定,皇子出殡时,需要有一个牵引灵柩唱诵挽歌的人。这个人通常是从权贵子弟中选,若是被选中了,葬礼结束后,档案直接移交礼部,以后有好差事要先给他。
因此,这是一个香饽饽,所有适龄权贵子弟都争抢名额。僧多肉少,贺知章作为办事人,就被人盯上了。无论选谁都有一大群人不满意,贺知章感觉自己头都大了几个圈,乱糟糟的糊涂了。于是他就做了一件糊涂事。
他搬梯子爬上墙头,骑在墙上说, 大家都不要着急,以后还有机会,我听说宁王也快不行了。
宁王是唐玄宗的哥哥,这相当于当众诅咒当朝王爷,换成别人不死也得流放。但是办出这件事的是贺知章,唐玄宗就当他是喝醉了说胡话,完全没当真。虽然事情闹得很大,压不住,但也只是把他从礼部侍郎变成工部侍郎,官职一样,可见贺知章在皇帝心中的分量。
贺知章最后一个令人羡慕的点是,高寿,并且死得很是时候。他一生顺遂,86岁去世。七年后,安史之乱爆发。颠沛流离的逃亡,满目疮痍的大唐,贺知章都没看到。这难道还不是锦鲤附体么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评论留言